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区级课题研究情报综述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华理大附小调研报告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 2016-12-05

     2016412,由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领导领衔,小学教研部、科研室、德研室、师训部及干训部组成的调研团队来到华理大附小,以查阅资料、听课、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项目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挖掘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实验及即将开展的成果总结奠定基础。现将调研情况反馈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自项目开展以来,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全面推进研究,共有39名教师参与,站学校教师总人数的近80%

1、实验教师的分布与参与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36名参与教师中,分别有语文20名、数学11名、英语5名实验教师,其中语文学科参与人员较多。在年级分布上,实验教师均匀的分布于五个年级。参与《手册》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关于“您是如何参与《学科教学手册》的?”,情况如下:

2、《手册》研制方法与路径

语文学科采取种子教师参与区域研讨,将核心技术带回校内指导组内教师合作编制手册的方式。同时通过《执教者反思表》、《课堂观察表》两个配套工具的研制与使用,落实“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下的练习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循环实证研究,将手册落实到课堂中。

数学组采取逐步推进,种子教师现参与《指南》研制,再带领团队参与《指南》及《手册》研制,并在研制的同时,引导全组教师尝试《手册》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此加强工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英语组种子教师先行编写框架,引导组内教师编写《手册》及制定评价方案,并同步进行课堂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对《手册》的研制进行反馈与完善。

二、   主要经验

综合学校项目实施情况,学校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有三点主要经验:

1、         项目与校情准确对接。

学校将项目定位于推动教师发展及课堂转型的抓手,细致深入的思考了项目推进的方式与路径。在对校情及原有基础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项目与校情的三个对接点。以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入手,将已有的主题化的教研组研修活动,通过项目推进为载体,进一步系统化、深度化。针对小学承担项目较多的特点,学校分析不同项目之间关系,整合多个项目集约化处理,进一步理清了项目推进的思路与路径。

2、制度保障项目实施。

    为了更有效的推进项目的落实与实施,学校将项目研究纳入每学期的重点工作中,从学校计划、教导处计划到教研组备课组计划,保持四者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并同时加强行政督导与指导工作,完善学校的考核制度与奖励制度,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的研究实践中,切实的保障了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3、“种子”引领逐步推进。

学校在推进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差别对待”,不论是手册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都采取“种子教师”先行,一个种子教师影响一个种子团队,然后带动所有的学科教师的做法。此外,校级领导深入教研组研修,参与学科工具的说明及样例的撰写,还在教研组内亲身垂范课例教学,充分发挥了领导在专业上的引领作用。

三、   初步成效

项目实施以来,在学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手册》对教学的指导性增强。

    不论是从访谈及问卷中都能体现出,不论是《手册》还是学校开发的研修工具等,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问卷统计显示,参与项目的教师中有97.22%的教师认为“《手册》对自己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且在座谈中有教师表示“做了《手册》后,对日常的教学的层递性、持续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手册》帮助教师确定了课堂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在教学时能够一以贯之的实施,《手册》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2、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有所提升。

通过参与项目的研修及工具的开发,大多数实验教师都认为对自身的专业提升有较大帮助。通过《手册》的研制,加深对了学科的理解,提高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力及准确的把握能力。在问卷中,关于“《手册》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提升较大?” 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意识”、“教学目标的制定”普遍认为提升较大。

关于“教学评价”,在问卷及座谈中,教师们普遍提出了困惑,也纷纷表示“如何基于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是后续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亟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3、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针对性得以改进。

项目开展的深入程度与校本研修息息相关,学校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从制度层面将项目研究纳入教研组研修工作管理中,不同学科对如何开展研修也有较深入的思考与组织,学校的校本研修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关于“在《手册》的研制与实施中,您觉得所在的教研组或备课组的研修活动是否有变化?”一题中,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研修发生了变化:

在对资料的查阅中发现,不同的教研组的研修活动都能够围绕本项目开展,尤其是语文组的研修活动开展的较为深入。不仅仅有关于《手册》研制的研讨,还自主开发了校本化的《执教者反思表》以及《课堂观察表》两个配套工具,设计和组织了多次手册落实到课堂的教学实践研讨,通过教学实践、工具调整、团队研修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教研组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推进建议

1、         进一步开展教研组备课组的深度研修,加强优秀经验的辐射。

加强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对《手册》研制中核心问题的分析与研讨,加强《手册》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研讨,将《手册》与教学之间的适切性有效的设计为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与核心,围绕关键问题开展深度的研修。同时,鉴于不同学科教研组研修之间的差异,充分挖掘已有的优势学科的优秀经验,有效推广与辐射,推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2、         加强循环实证研究,有效落实《手册》对教学指导的适切性。

工具研制的目的在于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学校在不断实现《手册》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手册》在教学实践中的论证环节,持续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循环实证研究,通过课例实践,反馈调整《手册》,提高教学有效性。

3、         注重典型案例的设计与积累。

在对工具的完善基础上,注重典型案例的设计与积累,包括课堂教学实例、团队研修、工具开发等过程的有效做法,并且加强对经验的剖析与分析,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带动项目在学校的整体推进。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项目组

执笔:潘露

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