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促教师专业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深化上海市“二期课改”,以及“办家门口好学校”的承诺,努力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将华理附小办成在徐汇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础
1.学校概况
学校是徐汇区一所五年制公办小学。开办于1995年9月,原名“梅陇第二小学”,2004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933人,教职工60人(教师59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15%。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55人,占教师总数的93%。已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3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36人,合计占教师总数的64%。
学校占地面积8407m2,建筑面积4180 m2,生均11.04 m2;学校配有机房、图书馆、自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体操房等专用教室6个。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子棋特色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徐汇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科技特色校”、“区绿色学校”、“区教师专业发展达标校”、“区法制教育特色校”;多名学生在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2.现有基础
(1)在上一轮规划的实施中,学校确立了学校发展愿景:建设一个健康、朴实、尚理的学园。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朴实无华,格物穷理。并就此提出了“淳朴踏实,诚信友善,勤学好问,崇真尚理”的具体要求。它已经成为我校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思想,所有的课程建设都为这一目标的达成服务。
(2)学校整合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举办了每周一次的花栗讲堂,开设了弟子规、五子棋、篮球、国际理解教育等限定性拓展课,开设了古筝、中国结、面塑等自主性拓展课,旨在开阔视野,训练技艺,成效良好。学校还借助华理学区的资源多次开展大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传授经验,观摩课堂教学。
(3)坚持依法办学,规范民主管理。学校能正常有序地实施校务公开等有关制度,注意保障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党群、干群关系较为融洽。通过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积极推动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秉承“走小步、不停步”的思想,每年推进一到两个重点项目。在上一个五年中,学校在综合督导、“种子校”课程建设、新优质评审、校庆等重大项目中均获得较高评价。
(4)学校的学科教研在“研”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合”字上谋发展,取得实效。一是从学生学业能力的诊断上可以看出稳步提升,二是从高一级学校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可以看出不断进步,三是在市级课题专项调研获得的评价和多个市级展示中所获得的机会中可以看出教院教研部对我校学科教研的充分肯定。
总体来讲,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卓有成效的五年,是赢得社会声誉的五年,当然,其中还存在一些与学校未来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3.主要问题与分析
面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我们深知,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尚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目前认识到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问题一:学校管理方面还存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校领导在思想引领上还缺少经验和方法。具体表现在教师职业倦怠,自主发展动力不足,其本质是文化认同上的缺失和内驱力不够,这些都需要校领导在价值主导和思想领导上下功夫。
主要问题二: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学校发展之间不平衡。中层在理解力、思考力、协调沟通力和行动力上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业务提升的内驱力还不够强;青年教师有上进心,但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教师数量还远远不够。原因在于学校缺少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也缺少对不同类型教师制定分层分类培养计划。
主要问题三: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贯彻不彻底的问题。学校课程设置与未来人才的需求之间有差距。学校在基础型学科中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但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基础素养方面缺少关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更突显“格物穷理”的培养目标。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也不能忽视。
三、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1.对办学理念的再认识
学校在多年以前就提出了“给孩子快乐与智慧”的办学理念,这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我们期望华理附小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锻炼的快乐、校园生活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并不是单纯通过玩耍获得,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校园生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增长才能、强健体魄、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体验人文关怀,感悟生命成长,获得价值认同,享受内心充实。
2.学校愿景、使命和目标
华理附小的愿景是希望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创建一所健康、朴实、尚理的学园。
健康——华理附小是一所人人拥有健康身心、保持积极心态的学校。
朴实——华理附小是一所人人具有淳朴为人、踏实做事的学校。
尚理——华理附小是一所人人勤学好问、崇真尚理的学校。
为了实现上述愿景,承继学校的优良传统,厘清学校的强弱机危,在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协商下,履行下列使命:
建构朴实尚理的课程体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新模式;
培养专业精湛的教师团队,成为精诚合作高效的学习促进者;
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安全舒适友善的新环境;
盘活华理学区的课程资源,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
华理附小依托著名的华东理工大学优势,立足小学生的教育,在广泛讨论与协商的基础上,拟定培养目标:
为人:朴实无华。即淳朴踏实、诚信友善。
为学:格物穷理,即勤学好问、崇真尚理。
3.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充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以“身心健康、踏实谦逊、交往合作、诚信友爱、会学好问”为培养准则,以丰富实在的课程体系来承载“朴实无华、格物穷理”的追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认识世界、培养使其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四、实施内容与重点推进工作
(一)目标与管理
l 总目标
在办学思想的统领下,围绕培养目标的达成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规划计划体现价值主导、思想引导、文化立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从制度立校发展到文化立校。
l 分目标
第一年:
主目标:
1. 制定新一轮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次目标:
2. 查找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寻求改进措施。
3. 修订、完善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第二、第三年:
主目标:
1. 通过师德专题教育提高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
2.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形成和健全各种制度。
次目标:
3. 加强层级管理,提高全局意识、服务意识、目标意识。
4. 按规划的阶段分解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学期总结能回应计划完成情况,并进行分析调整。
第四、第五年:
主目标:
1. 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中层执行力,提高管理效能。
次目标:
2. 继续通过思想领导和价值主导的方式来改善校园氛围,使教师们能凝心聚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
l 具体举措
第一年:
继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学校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前听取意见,找到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在制定过程中听取教师、家长、专家等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第三年:
1. 开展阶段目标自我检测。每阶段结束对学校上一阶段规划实施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能作适当调整。(后附具体评价方法)
2.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各种制度。
3. 借助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创建,通过思想引导带领教师共创文明和谐校园。
4. 校务公开透明,借助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创建,通过思想引导带领教师共创文明和谐校园。
第四、第五年:
1. 继续借助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创建,通过思想引导带领教师共创文明和谐校园。
2. 中层结构调整。在中层调整中重新梳理岗位职责,做到部门职责明确,层级管理清晰,工作运作顺畅。
(二)党的建设
l 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各项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坚强政治定力。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按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紧紧围绕教育工作中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l 分目标
第一年:
主目标:
1.贯彻学习精神,落实党员学习活动,健全各项制度。
次目标:
2.营造浓厚支部学习氛围,以学习促进党员素质的提高。
第二、第三年:
主目标:
1. 继续紧抓支部建设,以制度促发展,以学习促进步。
2. 加强党员作风建设,转变思想,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次目标:
3.促进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第四、第五年
主目标:
1、一人一案,提升党员业务水平,加快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
次目标:
2、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党员考评体系。
具体措施:
第一年:
梳理党支部现有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党务,透明完善。组织党员加强政治学习,尤其是党的建设理论、教育理论。要求党员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树立起良好的党员教师形象。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勤奋学习、敬业爱岗和勇于攻坚的作风,把上级和学校已经确定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不断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发挥好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政治核心作用。
第二、第三年:
1、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素质。发扬党员勇挑重担、吃苦耐劳的精神,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教学第一线的党员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活动中,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紧密结合干部党员的思想实际,着重加强“增强党员意识、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等方面的教育。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关心党员同志和全体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动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第五年:
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鼓励广大青年教师上进,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对要求上进、有入党要求的教师,积极做好教育培养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下发展新党员。对于党员教师,肯定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指导他们加强业务钻研,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行政干部的执行力、落实力和工作效率。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加入党组织成为青年人的向往;让学校党组织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堡垒和核心。
(三)德育与文化
l 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正确方向,遵循青少年品德发展和培养的客观规律,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l 分目标
第一年:
主目标:
1.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与行为规范手拉手”活动。
2. 创建徐汇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次目标:
3.完善机制,寻找学校德育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4.继续对接华理学区,依托学区资源丰富班主任培训的形式。
第二、第三年:
主目标:
1. 设计“小花栗伴我成长”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2.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重点研讨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
次目标:
3. 参加教育局组团式德育项目研究,不断挖掘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点。
4. 继续参与学区内班主任培训活动,做好“传帮带”,形成德育工作新亮点。
第四、第五年:
主目标:
1. 梳理总结近年来德育工作经验,争创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次目标:
2. 继续设计“小花栗伴我成长”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3. 继续组团式德育项目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教育资源,进一步强化教育合力。
l 具体举措
第一年:
1. 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坚持核心价值观“六进”各项工作,与各项专题工作有机整合,弘扬两纲教育思想,重视生命教育,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与行为规范手拉手”活动。
2. 形成普惠型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及《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完善学生极端心理事件预警预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家长遵循成长规律、履行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3.借助华理学区资源,推荐教师参加学区内的工作交流活动,鼓励班主任工作具有特色的教师传输经验。
第二、第三年:
1. 构建有本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明确的分学段德育目标,结合“小花栗伴我成长”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继续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系统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美德教育和生命教育,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文明素养。
2. 挖掘各类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借助非遗办和街道的力量,让更多的的学生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借助华理大的资源,拓宽学生社会实践场所。积极参与区域组团式德育项目中,在德研室的帮助下,在任务驱动下,定期进行研习,积极攻坚克难。
3. 探讨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
组织班主任对班中行为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寻求有效对策和途径。从教师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进行分析,寻求个性化的教育培养方案。
4.常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从制度层面落实要求。
5.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6.借助区域内资源,提升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质量,让有工作特色的教师弘扬传播正能量。
第四、第五年:
1. 继续设计与实施“小花栗伴我成长”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在各项活动中体现学校文化内涵。
2. 争取通过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评审
通过组织多层次的学习,明确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保障”、“教育实施”、“学生行为表现”和“示范辐射”四大方面。
以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和市级心理健康达标校创建为前置条件,重点在组织管理和环境氛围营造上进一步增强示范校创建力度。深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种育人方法,努力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以小花栗校本章争章活动为激励机制,强化《中小学生守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行规结合点的落实、检查和反馈,提升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发挥五子棋特色项目的品牌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搭建多层次的交流、展示平台,组织“老少同乐”志愿者服务项目等,展现华理师生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课程与教学
l 总目标
学校的课程设置将立足于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品质;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操作上力求建构朴实尚理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新模式。
l 分目标
第一年:
主目标:
1. 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2. 启动《学生学科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项目的申报。
次目标:
3. 修订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要求。
4. 开设“花栗讲堂”,充实、完善“格物穷理”类课程。
5. 制度层面落实教研、课程、作业等环节。
第二、第三年:
主目标:
1. 组建团队,开展《学生学科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
2. 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现状。
次目标:
3. 对随班就读学生形成接纳、团结、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4. 继续落实教务管理制度,鼓励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
第四、第五年:
主目标:
1. 继续开展《学生学科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以此带动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突出“格物穷理”的培养目标。
次目标:
2. 积累“学科德育”相关资料,以教案为主。
3. 继续对随班就读学生形成接纳、团结、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l 具体举措
第一年:
1. 盘活各类课程资源,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
借助华理学区资源,开设具有华理特色的“格物穷理”类课程。邀请大中学生志愿者来校为学生开展科学启蒙讲座,组织“科学家与小学生见面会”,组织学生走进中学、大学的实验室,参与简易的小实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愿望。
借助社区(包括“非遗办”)的资源,开设高水平的激发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包括古筝、面塑等。
借助社会资源开设《足球》《篮球》《花样跳绳》课程,让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终养成锻炼的习惯,为一生的健康奠基。继续开设《五子棋》课程,在抓好普及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品牌特色。继续开设《国际理解》。这些课程的开设要让学生学有所获。
综合各类资源开设花栗讲堂,主讲者以老师、学生、家长来宾为主,内容以科技、安全、文学、艺术等为主,形式以讲座、表演为主,让老师学生开拓视野。
2. 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
在已经着手践行的基于标准的目标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基础上,需要重视评价融入教学,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学习规范及学科学习规范》的学习,提高等第制评价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3. 启动《学生学科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项目的申报。
如何通过课程的架构和实施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落地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生学科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未来将从学校课程架构与实施的视角,展开设计与实施,既有课堂教学中的微观探索,又有在此基础上的课程调适与再构;形成层级式、立体交叉的校本培育系统。本年度先完成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
4.继续落实健全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常规管理中,教学方面落实五环节,重视学科德育的开展。推普工作到位。
第二、第三年:
1. 开展《小学生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
在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研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多地关注知识方面,较少考虑学生学习品质、学习方法、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因素。本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格物穷理”,因此从问题意识这一基础素养入手,包括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两个方面,涵盖所有年级所有学科。让学生从“胡思乱想”走向“奇思妙想”,最终成为“好奇、好问、好学”的“三好”学生。
2. 开展“以学定教”的教学研究。
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让学生在课堂上,少一点被动听讲,多一点主动表达;少一点单独操练,多一点合作探究;少一点浅表理解,多一点大胆质疑;少一点循规蹈矩,多一点自省自理。
3. 做好业务档案、学籍档案等归整工作,加强对信息资源库的管理和使用。
4. 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
第四、第五年:
5. 《小学生提问能力系统培育的实证研究》项目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论坛、文字资料等方式展示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汇编成册,形成《华理附小学生一百问》和《小学生提问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的专著。
6. 建设创新实验室,开发STEM课程,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创新实验室是普通教育学校为开展学生素养培养而开设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实验室,以开放性实验为主,采取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在相关课程中,培养学生崇真尚理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上海市将在2020年实现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的全覆盖,我校将以STEM为主要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师资与队伍
l 总目标
继续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绩效分配机制,向积极参与教育综合改革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完善和改革骨干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培养专业精湛具有求实、协作、奉献、创新等华理特质的教师团队,成为精诚合作、务实高效的学习促进者。
l 分目标
第一年:
主目标:通过师德学习,使教师在工作中有责任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有幸福感。营造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
次目标:关注教师师能的发展,关注班主任及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二、第三年:
主目标:
1. 继续加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次目标:
2.继续依托学区资源,搭建平台,助力班主任与骨干教师的成长。
3. 鼓励教师在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指导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成长。
第四、第五年:
主目标:
1.注重品牌教师的培养,支持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的研修,提升教师在学区内的辐射影响。
次目标:
2.如期、全面完成“十三五”教师职务培训任务。
继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求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争取2名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为教师职称评审和区局骨干的评选做材料准备。争取在近两轮评审中有1位教师入选区学科带头人,1位教师入选局学科带头人,2位教师入选局中青年骨干教师。
l 具体举措
第一年:
1. 提升教师师德意识。
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使其与树立职业理想、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育人能力统一起来,引导教师做爱学生、爱事业、业务精湛、道德高尚、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创新师德教育途径,以学区“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区域活动为助力点,开发师德教育课程,改进师德教育方法,使师德修养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内在需求。
2.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重点开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落实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基于问题解决和价值引导,设计并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第二、第三年:
1.在中层中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能力提升项目”。
2.加大班主任队伍培养力度。
班主任队伍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班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学校必须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部分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放在教工大会上,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班主任会议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除了事务性工作的布置,可以有业务培训,包括外请讲座,校内班主任论坛,班队活动观摩等。为青年班主任配备带教导师,尝试编制《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在班主任中倡导成为“有想法、有办法、有做法”的“三法”老师。梳理班主任工作手册内容。
3.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和“全覆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道德讲堂”、“滴水藏海”、“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提升教工的人文素养;通过教研组研修活动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组织实施“十三五”教师职务培训课程。继续借助华理学区资源,提升教师培训活动的质量;向学区输送优秀教师,借助学区平台扩大教师影响力。
4.完善制度。完善人事制度,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对教师发展实行多元评价。
第四、第五年:
1.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以项目为抓手,采用“一组一案” 的个性化培养策略,组织专家结对指导,提高相关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区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研修,扩大教师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在校内、学区内建立工作室。
2. 深化教研修一体模式。
加强“研修课程创生”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研修”四者的有机整合与协同互动。
学校大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应聚焦“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研究。继续开展以“学科教学手册”研制为抓手的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在阅读中培养“联系”的能力;重视倾听,引导学生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每一课的作业,提高单课作业与单元目标的一致性。对“概括内容”、“提炼要点”、“用事实支撑观点”等书面表达方面的作业应有一定的练习频度,系统安排这些作业内容完成的时间、练习次数。持续开展提升教师科学编制阅读试卷的实践研究,提高阅读试卷评价的科学性。
五、保障机制
(一)管理保障
1.组织与实施
1) 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在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保障。
2) 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其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为学校和谐稳步的发展,为学校实现五年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3) 加强干部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改善管理行为,提升个人品质。
4) 实施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5) 坚持以人为本,真诚待人,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水平。
6) 继续邀请家长督学团成员参与学校管理,并扩大管理范围,不断提高管理效益。
2.制度建设
1)厘清学校各重要部门的管理职能,强化职能意识,建立明晰的网络管理体系。重要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互助合作,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管理氛围,确保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梳理、完善学校现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修正、完善和补充,形成更规范、更合理的规章制度,以科学管理促进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二)后勤与安全保障
1. 财物管理:
做好学校财务的预算与执行,办理好各项拔款申请、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相关事宜,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会计法》。继续完善申购、保管、领用等财产管理制度。
2. 卫生管理:
加强食堂的检查和监督力度,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炊事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培训和晨检工作。努力提高师生饭菜质量,争取早日争创市A级食堂。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并做好反馈工作,细化各部位保洁任务和人员分配。把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
加强晨检工作和六病防治工作,继续每天早上对学生进行晨检,不忽视,不松懈,在流行病和传染病高发期,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及各班的消毒、隔离工作,定期进行健康广播,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
3. 安全管理:
细化每日、每周设备检查和维修内容,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发现,对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对教师报递的维修单限期完成,保证学校消防、用水、用电、用气及其它设施设备的安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地点严防死守,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保证师生工作、生活的安全。节假日、寒暑假、台风等季节均要安排好值班,不断巡视,以确保校园的安全。每周一次逃生演习,每学期一次消防演习,不定期开展各类危机逃生教育。加强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保障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2017年12月12日
附件一:
“毕业生形象”大讨论
朴实无华(为人)
格物穷理(处学)
一、具体阐述
1、朴实无华
出处: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释义: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内涵表述:我们期望我们的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塑造质朴高洁的形象。这种形象表现为:淳朴踏实、诚信友善。
2、格物穷理
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释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内涵表述:我们期望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培养探索与发现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勤学好问、崇真尚理。
二、概括表述2-8-16
2: 华理
8: 朴实无华、格物穷理。
16: 淳朴踏实、诚信友善;勤学好问、崇真尚理。
三、 理由阐述
1、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即: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和处学。因此,从“为人”和“处学”两方面描述毕业生形象,符合学校的目标指向。
2、将“朴实无华”和“格物穷理”两个成语的末字组合起来,恰好是“华理”,这一表述充分反映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校名特征。
3、此外,本校校园环境的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科特色是理工科见长。学校参与华理学区建设,就是探索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理工见长的学科特色有机整合。这种整合,将最终作用于我们的学生培养。
附件二:
规划实施自我评价方案
一、评价主体及方法
1. 建立行政会自我评价制度。
每位行政人员的学期工作计划要成为规划的分解方案,学期工作小结要对应计划进行自我评估,对不能完成的计划要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建立教代会审议评价制度。
每阶段结束时将向全体教工汇报规划完成情况,提请全体教工进行审议,并听取意见和建议。
3. 建立家委会和社区评议制度。
每阶段结束时将向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汇报规划完成情况,提请与会者审议,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评价内容及量表(教师用)
评价维度 |
规划的目标任务 |
评价参照的标准 |
评定等级 (优秀、合格、尚需努力) |
目标与管理 |
|
|
|
德育与文化 |
|
|
|
课程与教学 |
|
|
|
师资与队伍 |
|
|
|
后勤与安全 |
|
|
|
评价内容及量表(中层用)
评价维度 |
规划的目标任务 |
评价参照的标准 |
评定等级 (优秀、合格、尚需努力) |
改进举措 |
目标与管理 |
|
|
|
|
德育与文化 |
|
|
|
|
课程与教学 |
|
|
|
|
师资与队伍 |
|
|
|
|
后勤与安全 |
|
|
|
|
附件三:华理附小五年规划目标与举措汇总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