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健康园地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作者(来源):卫生室    发布时间: 2014-05-19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以EV71型和CVA16型病毒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夏秋季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可以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还可以因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异性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平均病程7-10天,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毒性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幼儿发病后建议居家隔离治疗,直至幼儿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在此期间家长不要带幼儿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个别患儿病情后期发展很快,家长要特别关注患儿的病情,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坐立不稳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孩子到本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等)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应牢记15字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此外,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