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科技战略,走强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70多年来,中国科技事业走过了非凡的发展道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并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步前行。5月21日下午,李卫强副校长给全校教师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红色科技路》的微型党课,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对中国的科技之路有了一个了解。
在党课中,他向大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的十五个成果:有1952年7月1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有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有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在这些科技成果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了“东方魔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1000公斤,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7年至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中,国际市场粮价年均波动幅度超过40%,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8亿多人吃不饱饭,而中国粮食市场应对从容,成为全球粮食市场的“避风港”。几十年来,杂交水稻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应用这项技术,我国稻米年增产约25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育种技术的突破、杂交水稻的推广,不仅让中国人端稳饭碗,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创了红色科技之路,用发展和进步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真理。
最后,李卫强同志用一首自创小诗《百年辉煌》表达了对科学家的敬意,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美好祝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