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德育探索与实践的体会
主体性德育就是德育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德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的形式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德育的活动要受到学生的欢迎,我校在推进主体性德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了解每一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我们有以下一些做法:
1. 要求班主任进行家访。对一年级新生要求做到100%家访,其他年级做到50%,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家访心得”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班主任都觉得通过家访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亲子关系等等,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班主任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 采取调查的形式。学生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喜不喜欢,对任课的老师满不满意,对课外活动小组感不感兴趣,对学校有没有合理化的建议等等,都是我校对学生进行调查的内容,有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有时采取学生座谈会的形式,有时则采取随机闲聊的方式,从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看法和思想动态,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偏离学生。
二. 相信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潜能如同空气,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就看我们把学生放在多大的自由空间里。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或搞一个活动时,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学生行不行,会不会,有没有能力,而应该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是一种体验、一种积累,毕竟他们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例如:1.两年来,我校实行教师做广播操和学生排队下楼同步进行的方案,即教师做广播操时学生就听教师广播操的音乐由班干部带领下楼,这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不在,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2.在“征集校徽”活动中,我们在校园里张贴了一张海报,在广播里宣传了一次,不久就收到了几百个校徽的设计图纸,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现在我校师生胸前佩戴的校徽就是我们的学生自己设计的作品;3.在“快板综合表演”创编说活动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结合公民基础道德规范来“唱唱社会新风尚”,放手让学生去创编快板儿歌,结果在三、四、五年级的联合主题队会中,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快板儿歌有歌颂梅花品质的、有颂扬学校班级好人好事的,再加上学生们生动的表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三. 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想法和见解,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如:在我校开展的“梅花”系列活动中,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在校园里种植一些梅花,我们马上采纳了建议;又如我校三年级一位学生,3岁母亲离家出走,10岁父亲病逝,学校在征得这位学生的同意后,才将这件事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帮助她,同时为她争取到青保办帮困基金1000元的助学金;再如2002年1月,我校四年级一位学生,由于家中煤气使用不慎,造成火灾,一场大火烧得他们家一无所有,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是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才动员全校师生捐款捐物献爱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好心办好事。因为学生是人,他们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想法,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用自己的意愿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严。
四. 学习每一位学生。
陶行知说:“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传统教育信奉“师道尊严”,提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教师和家长难道真的处处都比学生强吗?
有一项调查研究的结论表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因此,如何接受孩子的影响,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教育观念重大变革的焦点课题。”
我校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我和学生同学习,我与孩子共发展”。其实,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比老师、家长强,如接受新事物的意识、求知欲、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例如我校身患绝症的李丹韵同学,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同病魔做斗争,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她就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梅花”式的人物。
让我们在推进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
【关闭窗口】